出自 唐朝 李隆基 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中文译文:清晨驱车渡过河阳,登上太行山,发言志。火龙照亮鸟道,铁骑绕过曲折山路。白雾笼罩山谷,丹霞衬托着黎明的光芒。涧泉中含着冬天的寒冷,山木上挂满余霜。野老用茅草搭起房屋,樵夫的衣裳是用薜荔编制而成。传达风的问候给尊贤艾士,弘扬优秀的风尚劝人务农桑。虽然德行谦卑,但仍然怀念先哲们的高尚品德,敬佩昔日帝王的隆重德政。如果不因为此刻展示自己的忠诚义气,又如何冒险进入陛下的殿堂。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登上太行山的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和情感。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如山脉、火龙、白雾、丹霞等,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同时,通过描绘山中的野老、樵夫等人物,反映出他们朴素的生活和坚守的精神。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先哲和帝王的敬佩和向往,并表达了自己忠诚的心意。
赏析: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景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恢弘,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了人们坚守本分、朴素淳厚的品质。诗人以此为基础,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先哲和帝王的敬仰和向往,并表达了自己忠诚的心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追求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性情感相结合,寄托了诗人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给人一种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感觉,使人读后感受到无尽的宁静和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zǎo dēng tài háng shān zhōng yán zhì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qīng bì dù hé yáng, níng jiā shàng tài xíng.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huǒ lóng míng niǎo dào, tiě qí rào yáng cháng.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bái wù mái yīn hè, dān xiá zhù xiǎo guāng.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jiàn quán hán sù dòng, shān mù dài yú shuāng.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yě lǎo máo wèi wū, qiáo rén bì zuò shang.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xuān fēng wèn qí ài, dūn sú quàn gēng sāng.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liáng dé cán xiān zhé, huī yóu mù xī huáng.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bù yīn jīn zhǎn yì, hé yǐ mào chuí táng.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清跸度河阳”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清跸度河阳”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