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树却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草生树却死】出处

出自 唐朝 张祜《杂曲歌辞》

【草生树却死】的全诗

《杂曲歌辞》

青青树中草,托根非不危。

草生树却死,荣枯君可知。


【草生树却死】平仄韵脚

拼音:cǎo shēng shù què sǐ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杂曲歌辞翻译、赏析和诗意

青青树中草,

托根非不危。

草生树却死,

荣枯君可知。

译文:

草在绿树之间生长,

它们虽紧紧扎根,但却并非没有危险。

草生长树却凋谢,

通过这种兴衰,君可知晓。

诗意:

这首诗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命之间的矛盾和不可预测性。草生长在绿树中间,虽然扎根,但仍然面临危险。而不论草在树下生长得再好,最终它们都会凋谢。诗中的树与草可引申为人世间的事物,人们的荣辱得失也是无常的。诗人通过写草木的生命轨迹表达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景象,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词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不可预测性。草生长在树的阴影下,本应安稳无忧,但却面临生命的脆弱性和危险。而树却凋谢,与草相反,象征了生命的消逝与变迁。这种自然的景象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因为人生充满了起落和变化。整首诗中,字字珠玑,用非常简短而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草生树却死》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zá qū gē cí
杂曲歌辞

qīng qīng shù zhōng cǎo, tuō gēn fēi bù wēi.
青青树中草,托根非不危。
cǎo shēng shù què sǐ, róng kū jūn kě zhī.
草生树却死,荣枯君可知。

张祜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草生树却死”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草生树却死”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 《杂曲歌辞》,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