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唐朝 苏味道 的《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谿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中文译文: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谿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味道写给武三思的。诗人在天中寺寻找复礼上人时,抒发了对清净禅室和美丽花台的赞叹。他赞美了复礼上人的多才多艺和卓越辩才,反对是非与嫌隙,让自己脱离尘世的纷扰。诗人用五行和三蕃来形容复礼上人的机智和智慧。他认为复礼上人的言谈宛如甘露滋润人心,香气顺着逆风飘来。诗人还描绘了石质的古砌和清澈的池塘,以及天空中的鹤洲和虎谿,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复礼上人一同追求善行、远离尘世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室、花台和自然景观,以及赞美复礼上人的才华和清净之境,传达了作者对禅修人生的向往和赞美。诗词中运用了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如五行幽机和三蕃妙键,使诗词充满了幻想和畅想的意境。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和复礼上人的品质,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清净禅修和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整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内心宁静与善行的渴望,以此呼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hé wǔ sān sī yú tiān zhōng sì xún fù lǐ shàng rén zhī zuò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fān qī sān yōng xiá, chán jū èr shì wēi.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hū wén cóng guì yuàn, yí bù jiàn huā tái.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mǐn xué tuī duō yì, gāo tán shǔ biàn cái.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shì fēi níng zhì zhe, kōng yǒu lüè xián cāi.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wǔ xíng yōu jī chàng, sān fān miào jiàn kāi.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wèi tóng gān lù sǎ, xiāng shì nì fēng lái.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qì gǔ liú fāng shí, chí qīng biàn shāo huī.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rén xún hè zhōu fǎn, yuè zhú hǔ xī huí.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谿回。
qǐ zhú zhān fēi gài, pān yóu xiǎng dù bēi.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yuàn péi wéi shàn lè, cóng cǐ qù chén āi.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9岁能文。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苏家庄(在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在《新唐书》中,唐朝宰相中有苏味道,他属于赵郡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他的先祖为汉并州刺史苏章,其有著名后裔为苏轼,以后有人因官居于赵郡,因此而留居下采。苏味道的父亲苏荣,也没有多大官位,味道自小聪颖,并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因此他及第后官位虽不算十分畅通,但在武则天当政时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跻身相位。在当时强权当政时,他为避免得罪各方,而处事模棱两可,故又有“苏模棱”之称。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味道弟味玄,也居官膳部员外郎。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然成就不及沈、宋。《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衣冠冢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妻子为一代名将裴行俭之女。味道子辈有苏伯,膳部员外郎;苏份;苏倜,兖州刺史;苏惋,职方员外郎。味玄子辈有苏偃。味玄孙辈有,苏油、苏准、以及任郴州刺史的苏汤。
“攀游想渡杯”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攀游想渡杯”出自唐朝诗人苏味道的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