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唐朝 刘禹锡 的《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功成频献乞身章,
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
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
书殿曾随翠凤翔。
心寄华亭一双鹤,
日陪高步绕池塘。
译文:
在郡内写了一篇情书送给裴侍中,他曾经担任守护者。
经过多次的功绩和奉献,我被调到洛阳,离开了襄阳。
我的旗帜和行列一半留在这里,跨越八方风雨来到了中央。
战争的号令我现在接受黄公的指示,我曾经参与过宫殿书房的工作,见过凤凰的翱翔。
我将心意寄托在华亭,看着一对仙鹤,每天在园中散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刘禹锡离开襄阳、去洛阳的心情和对裴侍中的思念之情。作者之前在襄阳屡立功勋,多次献身国家,因此被调到洛阳,并把自己在襄阳所获得的成就和荣誉放在一半留了下来。他在洛阳将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他接受了黄公的命令,忠诚执行,曾经在宫殿的书房工作,参与管理处理政务,见证过宫廷的繁荣。作者心中寄托在华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一双鹤”来比喻心中美好的愿景,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盼和奋斗目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表达了他对官职变动和离乡别井的感叹和愿望。诗词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jùn nèi shū qíng xiàn péi shì zhōng liú shǒu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gōng chéng pín xiàn qǐ shēn zhāng, bǎi luò xiāng yáng zhèn luò yáng.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wàn shèng jīng qí fēn yī bàn,
万乘旌旗分一半,
bā fāng fēng yǔ huì zhōng yāng.
八方风雨会中央。
bīng fú jīn fèng huáng gōng lüè, shū diàn céng suí cuì fèng xiáng.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xīn jì huá tíng yī shuāng hè, rì péi gāo bù rào chí táng.
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兵符今奉黄公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兵符今奉黄公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