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遗无句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心遗无句句】出处

出自 唐朝 贯休《书无相道人庵》

【心遗无句句】的全诗

《书无相道人庵》

造化太茫茫,端居紫石房。

心遗无句句,顶处有霜霜。

白鹿眠枯叶,清泉洒毳囊。

寄言疑未决,须道雪溪旁。


【心遗无句句】平仄韵脚

拼音:xīn yí wú jù jù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书无相道人庵翻译、赏析和诗意

书无相道人庵

造化太茫茫,

端居紫石房。

心遗无句句,

顶处有霜霜。

白鹿眠枯叶,

清泉洒毳囊。

寄言疑未决,

须道雪溪旁。

译文:

道人庵无书可读,

天地间的奇妙变化无穷无尽。

道人安居在紫色石房中,

心却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绪。

山顶上布满了白霜,

仿佛给道人的庵屋披上了寒冷的衣裳。

白鹿躺卧在枯叶之上,

清泉从袋子中洒落下来。

我寄语你,思绪仍然未定,

必须去往雪溪的旁边探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道人庵,表达了自己对于造物主的敬仰之情。诗中的道人庵安静守望,似乎在倾听着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变化。庵内的道人似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为他们心中的领悟是超越了凡尘世界的束缚的。

诗中的紫石房、白霜、白鹿和清泉等意象都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美感。紫石房象征着宁静和神秘,白霜象征着寒冷和纯洁,白鹿象征着自然的和谐,清泉则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最后两句“寄言疑未决,须道雪溪旁。”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思考。他说自己的话语还没有完全确定,仍在探索中,需要去到雪溪旁的道路上。雪溪可能是指一种潜藏着智慧和启迪的地方,而道路是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感悟才能到达的。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境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敬畏之情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词,会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对于真理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心遗无句句》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shū wú xiāng dào rén ān
书无相道人庵

zào huà tài máng máng, duān jū zǐ shí fáng.
造化太茫茫,端居紫石房。
xīn yí wú jù jù, dǐng chù yǒu shuāng shuāng.
心遗无句句,顶处有霜霜。
bái lù mián kū yè, qīng quán sǎ cuì náng.
白鹿眠枯叶,清泉洒毳囊。
jì yán yí wèi jué, xū dào xuě xī páng.
寄言疑未决,须道雪溪旁。

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心遗无句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心遗无句句”出自唐朝诗人贯休的 《书无相道人庵》,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