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大将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楼前大将旗】出处

出自 近代 马君武《游雁荡》

【楼前大将旗】的全诗

《游雁荡》

夜入灵岩寺,初更月上时。

庄严僧拜石,静默叟听诗。

门外南天柱,楼前大将旗

象形皆妙肖,造化亦神奇。


【楼前大将旗】平仄韵脚

拼音:lóu qián dà jiàng qí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游雁荡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雁荡》是近代诗人马君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进入灵岩寺,初更时月亮升起。

庄严的僧侣向石头行礼,沉默的老人聆听诗歌。

寺门外是南天柱,楼前悬挂着大将军的旗帜。

形象逼真,仿佛栩栩如生;自然造化也是神奇非凡。

这首诗词以描绘夜晚进入灵岩寺为背景,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赞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具有生动画面感的画面。

首先,作者描述了夜晚进入灵岩寺的场景,描绘了月亮初升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着,作者通过写庄严的僧侣向石头行礼,以及沉默的老人聆听诗歌,展示了不同人群对于寺庙文化的敬仰和追求。这种虔诚和静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嚣、沉浸于精神世界的宁静感。

然后,诗词描绘了南天柱和楼前的大将军旗帜,给人一种庄严威武的感觉。特别是作者提到“象形皆妙肖,造化亦神奇”,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赞叹和景物的形象逼真。这种描绘使得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南天柱的巍峨和大将军旗帜的壮丽,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造物之奇妙的领悟和敬畏之心。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诗意深远,赋予读者以美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对于宗教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思考,引发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楼前大将旗》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yóu yàn dàng
游雁荡

yè rù líng yán sì, chū gēng yuè shàng shí.
夜入灵岩寺,初更月上时。
zhuāng yán sēng bài shí, jìng mò sǒu tīng shī.
庄严僧拜石,静默叟听诗。
mén wài nán tiān zhù, lóu qián dà jiàng qí.
门外南天柱,楼前大将旗。
xiàng xíng jiē miào xiào, zào huà yì shén qí.
象形皆妙肖,造化亦神奇。

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楼前大将旗”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楼前大将旗”出自近代诗人马君武的 《游雁荡》,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