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味只忧儿辈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味只忧儿辈觉】出处

出自 宋朝 苏轼《次韵许遵》

【此味只忧儿辈觉】的全诗

《次韵许遵》

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此味只忧儿辈觉】平仄韵脚

拼音:cǐ wèi zhǐ yōu ér bèi jué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十九效  (仄韵) 入声三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次韵许遵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许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蒜山渡口挽归艎,

朱雀桥边看道装。

供帐已应烦百两,

击鲜毋久溷诸郎。

问禅时到长干寺,

载酒闲过绿野堂。

此味只忧儿辈觉,

逢人休道北窗凉。

中文译文:

在蒜山渡口送别归艎,

在朱雀桥边看着道路上的行装。

已经应答供帐让人烦恼百两黄金,

击鲜的事情不要拖延给那些颓废的诸公。

问禅的时候来到长干寺,

带着酒懒散地经过绿野堂。

这种滋味只为担忧子孙后代感受,

遇到人请勿提及北窗的凉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蒜山渡口送别归艎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之情。蒜山渡口可能是苏轼离开家乡的地方,挽归艎意味着送别亲人或朋友,归艎指的是离开。这里展现了作者面对离别时的深情厚意。

其次,朱雀桥边看道装,指的是在朱雀桥旁边观察行人的行装,意味着诗人观察着旅人们的穿着打扮,思考着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旅途的目的。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接着,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供帐指的是古代官员接受贿赂的行为,已应烦百两表示已经答应了烦人的贿赂请求,击鲜指的是打猎采摘鲜美之物。这两句揭示了官场的险恶和人情的浮躁,诗人表达了对此的不满和忧虑。

然后,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诗人前往长干寺寻求心灵的宁静和慰藉,载酒表示带着酒来,闲过绿野堂则是在绿野堂闲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寻求内心平静和自我安慰的追求。

最后,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诗人说这种滋味只为担忧子孙后代的感受,逢人休道北窗的凉意。北窗凉意可能指的是孤独和冷落之感,诗人表达了对子孙后代面临的困境和艰难的担忧。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观察、官场、寻求宁静和担忧子孙后代等不同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深邃而凝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此味只忧儿辈觉》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xǔ zūn
次韵许遵

suàn shān dù kǒu wǎn guī huáng, zhū què qiáo biān kàn dào zhuāng.
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gōng zhàng yǐ yīng fán bǎi liǎng, jī xiān wú jiǔ hùn zhū láng.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wèn chán shí dào cháng gàn sì, zài jiǔ xián guò lǜ yě táng.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cǐ wèi zhǐ yōu ér bèi jué, féng rén xiū dào běi chuāng liáng.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此味只忧儿辈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此味只忧儿辈觉”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 《次韵许遵》,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