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王安石 的《灵山寺》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灵山寺》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描述了一座名为灵山寺的寺庙景观,同时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反思和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诗词的意境是描绘了一座灵山寺,它的名字无人知晓,却矗立在汹涌的波浪中的孤峰上。寺庙四周是险峻的山崖。折断的椽木和破裂的瓦片被随意堆放在这座寺庙的东西两侧。行走在库廊中,人们低下头,似乎容不下居住的人。我坐在船上,看着夕阳和秋风一同降临。我俯瞰山崖,眼中寄托着目光,万物都展现出极其细腻的美。这种景色震撼着江海之间的思绪,洗涤着淤积的忧愁。为何人们纵情玩乐,却过眼无踪地匆匆而过这座寺庙呢?这样的景色怎么能够与寻常的游览相比呢?荣辱盛衰的变幻是无穷无尽的,我听说世间人们追求的是楼台殿宇的豪华,却不知道山水之间的乐趣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俗的喜好如此易变,让我感到难以为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灵山寺的景物,寄托了作者对世俗浮华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作者通过对比山水与世俗的对立,强调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纯粹,以及人们对于内心的清净和追求真正快乐的价值。同时,也抨击了人们追逐名利、贪图虚荣的行为,认为这种追求是浅薄和易变的,而真正的乐趣和美感存在于自然山水之间。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们行为的批判,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审美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líng shān sì
灵山寺
líng shān míng shuí zì, bō tāo jié gū fēng.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hé fū fó zǐ zhù, sì miàn píng wēi kōng.
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zhé chuán yǔ liè wǎ, wěi qì tián xī dōng.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kù láng xíng yì shǒu, jū zhě mǎng shuí róng.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wú zhōu wéi qí cè, luò rì shēng qiū fēng.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kàn yá liáo jì mù, wàn wù jí xiān nóng.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zhèn dàng jiāng hǎi sī, xǐ dí yīn yù zhōng.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hú wéi xī yóu rén, guò cǐ wú liú zōng.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jǐng qǐ lóng yóu shū, shèng shuāi hào wú qióng.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wú wén shì suǒ hǎo, lóu diàn fú qīng hóng.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nǎ zhī shān shuǐ lè, qǐ zài háo huá gōng.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shì hǎo biàn ěr, gǎn jī nán wéi gōng.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过此无留踪”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过此无留踪”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 《灵山寺》,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