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镜中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明朝镜中发】出处

出自 宋朝 陆游《秋晚》

【明朝镜中发】的全诗

《秋晚》

寒渚雁新下,坏墙蛩夜吟。

庭莎欲无色,园树不成阴。

沾洒孤臣泪,驰驱壮士心。

明朝镜中发,饱受雪霜侵。


【明朝镜中发】平仄韵脚

拼音:míng cháo jìng zhōng fā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秋晚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晚》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冷的湖边,雁儿刚刚飞落,

破旧的墙壁上,蛩虫在夜晚吟唱。

庭院里的青草渐渐失去了颜色,

园中的树木也无法形成浓密的阴影。

我沾湿了孤独臣子的泪水,

奔波劳碌的壮士们的心灵也受到了伤害。

明天早晨,我将在镜子中看到白发苍苍,

因为我已经饱受了风霜的侵袭。

诗意:

《秋晚》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凄凉的秋夜景象。诗人通过描写雁儿飞落、蛩虫夜吟、青草失色和树木无阴等景物,表达了秋天的凋零和寂寞。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他沾湿了孤独臣子的泪水,感受到了壮士们奔波劳碌的心灵。最后,诗人预示了自己将面对衰老和岁月的侵蚀。

赏析:

《秋晚》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凋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雁儿、蛩虫、青草和树木等形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寂和无奈。诗人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明朝镜中发》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qiū wǎn
秋晚

hán zhǔ yàn xīn xià, huài qiáng qióng yè yín.
寒渚雁新下,坏墙蛩夜吟。
tíng shā yù wú sè, yuán shù bù chéng yīn.
庭莎欲无色,园树不成阴。
zhān sǎ gū chén lèi, chí qū zhuàng shì xīn.
沾洒孤臣泪,驰驱壮士心。
míng cháo jìng zhōng fā, bǎo shòu xuě shuāng qīn.
明朝镜中发,饱受雪霜侵。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明朝镜中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明朝镜中发”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 《秋晚》,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