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病出烦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抱病出烦阓】出处

出自 宋朝 文同《宿李同年荫碧亭》

【抱病出烦阓】的全诗

《宿李同年荫碧亭》

抱病出烦阓,投此青林间。

高轩得清凉,坐致精爽还。

主人止之宿,借与终南山。

中宵皓月起,绕枕皆孱颜。

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

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


【抱病出烦阓】平仄韵脚

拼音:bào bìng chū fán hu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宿李同年荫碧亭翻译、赏析和诗意

《宿李同年荫碧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因病而离开繁忙的城市,投宿在一座清凉的碧亭中,享受自然的宁静与清新。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抱病出烦阓,投此青林间。

高轩得清凉,坐致精爽还。

主人止之宿,借与终南山。

中宵皓月起,绕枕皆孱颜。

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

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因病而离开繁忙的城市,来到一座清凉的碧亭中投宿。在这里,他感受到清凉的凉风,坐下来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得到恢复。碧亭的主人邀请他在这里过夜,并借给他终南山的景色。到了半夜,明亮的月光升起,照亮了枕头四周。久望着月亮,作者感到自己的思绪变得清晰,内心没有任何烦恼。清晨时分,他又继续向西走去,继续他的旅程,但他意识到胜过终南山的景色已无法再攀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离开城市烦忧、投宿在青林碧亭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环境对身心的舒缓和净化作用。诗中的碧亭象征宁静与清凉,给作者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舒适。月亮的出现使作者的思维更加清晰,心胸也变得开阔,摆脱了烦恼和困扰。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安宁与舒适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获得心灵抚慰和启发的体验。这首诗词既有宋代文人的闲逸情趣,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抱病出烦阓》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sù lǐ tóng nián yīn bì tíng
宿李同年荫碧亭

bào bìng chū fán huì, tóu cǐ qīng lín jiān.
抱病出烦阓,投此青林间。
gāo xuān dé qīng liáng, zuò zhì jīng shuǎng hái.
高轩得清凉,坐致精爽还。
zhǔ rén zhǐ zhī sù, jiè yǔ zhōng nán shān.
主人止之宿,借与终南山。
zhōng xiāo hào yuè qǐ, rào zhěn jiē càn yán.
中宵皓月起,绕枕皆孱颜。
wàng jiǔ qì zì qīng, xīn xiōng wú jié wán.
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
píng míng yòu xī zǒu, shèng guǐ bù kě pān.
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抱病出烦阓”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抱病出烦阓”出自宋朝诗人文同的 《宿李同年荫碧亭》,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