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蒲团纸帐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心在蒲团纸帐中】出处

出自 宋朝 白玉蟾《奉酬臞菴李侍郎》

【心在蒲团纸帐中】的全诗

《奉酬臞菴李侍郎》

全是山林居士风,不知位重更官穹。

名书玉几金瓯内,心在蒲团纸帐中


【心在蒲团纸帐中】平仄韵脚

拼音:xīn zài pú tuán zhǐ zhàng zhō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奉酬臞菴李侍郎翻译、赏析和诗意

《奉酬臞菴李侍郎》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奉酬臞菴李侍郎》

白玉蟾

全是山林居士风,

不知位重更官穹。

名书玉几金瓯内,

心在蒲团纸帐中。

译文:

这是一首充满山林隐士风范的诗词,

不知道尊贵的地位是否比官方的高职更重要。

名声的书籍放在玉几上,珍贵的瓯子里,

心灵却在蒲团和纸帐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居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追求。居士是指追求自然和心灵自由的人,通常隐居于山林之间。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居士对于尊贵地位和官职的漠视。他认为位高权重并不一定比得上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在这个诗人心目中,珍贵的名声和地位只是外在的物质表现,真正的追求和宁静之心却在内心深处,与自然和内心的交流中。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内心自由和追求真实的向往。诗中的"山林居士"形象代表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将名利地位抛诸脑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交融。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思考和境界,通过对比尊贵地位和内心追求的差异,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诗中的"名书玉几金瓯内,心在蒲团纸帐中"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名声和地位被置于外在的物质之中,而内心的追求却在蒲团和纸帐中,代表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修炼的精神空间。这种内心的追求使得诗人能够超越尘世的纷扰,寻求真实和自由。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自由和追求真实的渴望。通过山林居士形象的描绘和对比,诗词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心在蒲团纸帐中》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chóu qú ān lǐ shì láng
奉酬臞菴李侍郎

quán shì shān lín jū shì fēng, bù zhī wèi zhòng gèng guān qióng.
全是山林居士风,不知位重更官穹。
míng shū yù jǐ jīn ōu nèi, xīn zài pú tuán zhǐ zhàng zhōng.
名书玉几金瓯内,心在蒲团纸帐中。

白玉蟾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心在蒲团纸帐中”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心在蒲团纸帐中”出自宋朝诗人白玉蟾的 《奉酬臞菴李侍郎》,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