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白玉蟾 的《祈雨歌》
天地聋,日月瞽,人间亢旱不为雨。
山河憔悴草木枯,天上快活人诉苦。
待吾骑鹤下扶桑,叱起倦龙与一斧。
奎星以下亢阳神,缚以铁札送酆府。
驱雷公,役雷电,须叟天地间,风云自吞吐。
(外囗里力)火老将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满空飞线若机杼。
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
有人饶舌告人主,未几寻问行雨仙,人在长江一声橹。
《祈雨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祈雨歌》中文译文:
天地聋,日月瞽,
人间亢旱不为雨。
山河憔悴草木枯,
天上快活人诉苦。
待吾骑鹤下扶桑,
叱起倦龙与一斧。
奎星以下亢阳神,
缚以铁札送酆府。
驱雷公,役雷电,
须叟天地间,风云自吞吐。
(外囗里力)火老将擅神武,
一滴天上金瓶水,
满空飞线若机杼。
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
有人饶舌告人主,
未几寻问行雨仙,
人在长江一声橹。
诗意和赏析:
《祈雨歌》描述了天旱的困境,作者借助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祈求。
诗的开头描绘了天聋地瞽的景象,太阳和月亮也无法发挥作用,人们在旱季里渴望雨水却得不到。山河干涸,草木枯萎,人们在天上向天神诉说苦难。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希望骑着仙鹤飞至东方,用力量唤醒沉睡的龙和用斧头劈开天空,以求雨水的降临。奎星以下的亢阳神被捆绑并送往酆都府,以保持阴阳平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驱使雷公,驾驭雷电的情景,天地间的风云变幻自如。火老将手持神奇的武器,一滴天上的金瓶水可以满天飞舞,如织布机上的线线一样。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雨水可以降临,将天下的酷暑扫除,使四方得到凉爽。有人告诉统治者解决旱情的方法,不久之后,人们寻找雨神,期待雨仙的出现。诗人以长江上划船的人的形象结束了诗篇。
整首诗以其浓郁的象征意味和意境描写,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旱灾的无奈。通过使用神话和传说中的元素,诗人将个人的愿望与自然力量相联系,展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虔诚和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qí yǔ gē
祈雨歌
tiān dì lóng, rì yuè gǔ,
天地聋,日月瞽,
rén jiān kàng hàn bù wéi yǔ.
人间亢旱不为雨。
shān hé qiáo cuì cǎo mù kū,
山河憔悴草木枯,
tiān shàng kuài huó rén sù kǔ.
天上快活人诉苦。
dài wú qí hè xià fú sāng,
待吾骑鹤下扶桑,
chì qǐ juàn lóng yǔ yī fǔ.
叱起倦龙与一斧。
kuí xīng yǐ xià kàng yáng shén,
奎星以下亢阳神,
fù yǐ tiě zhá sòng fēng fǔ.
缚以铁札送酆府。
qū léi gōng,
驱雷公,
yì léi diàn, xū sǒu tiān dì jiān,
役雷电,须叟天地间,
fēng yún zì tūn tǔ.
风云自吞吐。
wài wéi lǐ lì huǒ lǎo jiàng shàn shén wǔ,
(外囗里力)火老将擅神武,
yī dī tiān shàng jīn píng shuǐ, mǎn kōng fēi xiàn ruò jī zhù.
一滴天上金瓶水,满空飞线若机杼。
huà zuò sì tiān liáng, sǎo què tiān xià shǔ.
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
yǒu rén ráo shé gào rén zhǔ, wèi jǐ xún wèn xíng yǔ xiān,
有人饶舌告人主,未几寻问行雨仙,
rén zài cháng jiāng yī shēng lǔ.
人在长江一声橹。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人间亢旱不为雨”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人间亢旱不为雨”出自宋朝诗人白玉蟾的 《祈雨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