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窗日初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晴窗日初曛】出处

出自 宋朝 邵雍《秋怀三十六首》

【晴窗日初曛】的全诗

《秋怀三十六首》

晴窗日初曛,幽庭雨乍洗。

红兰静自披,绿竹闲相倚。

荣利若浮云,情怀淡如水。

身非天外人,意众天外起。


【晴窗日初曛】平仄韵脚

拼音:qíng chuāng rì chū xū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秋怀三十六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怀三十六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晴窗日初曛,

阳光透过晴朗的窗户,初升的太阳染红了天边的云霞,

幽庭雨乍洗。

幽静的庭院中,突然下起了一场淅淅沥沥的细雨。

红兰静自披,

红色的兰花静静地绽开自己的花朵,

绿竹闲相倚。

绿色的竹子静静地倚靠在一起。

荣利若浮云,

尘世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

情怀淡如水。

内心的情感和志向如同淡水般清澈纯净。

身非天外人,

我身处尘世,不是外界的神仙或仙人,

意众天外起。

但我的思想却超越了尘世,有着与天外相通的境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辱的淡然态度和追求内心清净的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朝阳、细雨、红兰和绿竹等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与此同时,他将尘世的荣利比作浮云,强调了世俗的虚幻和渺小。诗人认为内心的情感和志向应该像清澈的水一样纯净,超越尘世的浮躁和纷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态的思考,他身处尘世,但内心的意念却超越了尘世的局限,具有超越时空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态度。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然元素,以及对荣利和情感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内心淡然和清净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越。这首诗词以清新、宁静的氛围打动人心,引发人们对于内心境界和超越尘世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晴窗日初曛》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qiū huái sān shí liù shǒu
秋怀三十六首

qíng chuāng rì chū xūn, yōu tíng yǔ zhà xǐ.
晴窗日初曛,幽庭雨乍洗。
hóng lán jìng zì pī, lǜ zhú xián xiāng yǐ.
红兰静自披,绿竹闲相倚。
róng lì ruò fú yún, qíng huái dàn rú shuǐ.
荣利若浮云,情怀淡如水。
shēn fēi tiān wài rén, yì zhòng tiān wài qǐ.
身非天外人,意众天外起。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晴窗日初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晴窗日初曛”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 《秋怀三十六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