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霏微烟霭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山在霏微烟霭间】出处

出自 宋朝 邵雍《闲适吟》

【山在霏微烟霭间】的全诗

《闲适吟》

南窗睡起望春山,山在霏微烟霭间

千里难逃两眼净,百年未见一人闲。

情如落絮无高下,心似游丝自往还。

又恐幽禽知此意,故来枝上语绵蛮。


【山在霏微烟霭间】平仄韵脚

拼音:shān zài fēi wēi yān ǎi ji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仄韵) 去声十六谏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闲适吟翻译、赏析和诗意

《闲适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窗睡起望春山,

山在霏微烟霭间。

千里难逃两眼净,

百年未见一人闲。

情如落絮无高下,

心似游丝自往还。

又恐幽禽知此意,

故来枝上语绵蛮。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诗人邵雍对自然世界的赞美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从南窗醒来,眺望春山,山峦若隐若现在轻纱薄雾之间。他觉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难以逃离这两只纯净的眼睛的注视,而在百年间却很难再见到一个闲适自在的人。诗人的情感如同落絮一般无高低之别,他的内心如同游丝一样自由地来回摇摆。然而,他又担心幽禽会理解他的这种意境,所以诗人选择在树枝上与绵蛮鸣语。

赏析:

《闲适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南窗和春山是象征,南窗代表宁静舒适的居所,春山则象征自然的美好和恒久存在。诗人通过窗外的山景,展示了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的状态。

诗中的"千里难逃两眼净,百年未见一人闲"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于闲适生活的渴望。诗人感叹现实世界的繁忙与喧嚣,难以摆脱,而真正能够享受闲适自在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境界的思考。

诗中的"情如落絮无高下,心似游丝自往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心境。诗人的情感如同飘落的絮花一样,没有高低之分,自由自在地往来飘荡。诗人的内心亦如游丝一般,自由地来回摇摆,表达了他的思绪和心绪的流动和变化。

诗末的"又恐幽禽知此意,故来枝上语绵蛮"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诗人担心幽禽(指精通音律的鸟类)能够理解他的情感和意境,因此选择与绵蛮鸣语,以避免被他人理解和干扰。这种矛盾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立和追求个性的一面。

总之,《闲适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以及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流动和变化。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内心体验相结合,给人以宁静、自由和追求内心平和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山在霏微烟霭间》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xián shì yín
闲适吟

nán chuāng shuì qǐ wàng chūn shān, shān zài fēi wēi yān ǎi jiān.
南窗睡起望春山,山在霏微烟霭间。
qiān lǐ nán táo liǎng yǎn jìng, bǎi nián wèi jiàn yī rén xián.
千里难逃两眼净,百年未见一人闲。
qíng rú luò xù wú gāo xià, xīn shì yóu sī zì wǎng huán.
情如落絮无高下,心似游丝自往还。
yòu kǒng yōu qín zhī cǐ yì, gù lái zhī shàng yǔ mián mán.
又恐幽禽知此意,故来枝上语绵蛮。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山在霏微烟霭间”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山在霏微烟霭间”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 《闲适吟》,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