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彼返鲁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引彼返鲁事】出处

出自 宋朝 邵雍《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引彼返鲁事】的全诗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日星功夫大,麋鹿分同微。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引彼返鲁事】平仄韵脚

拼音:yǐn bǐ fǎn lǔ shì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日星功夫大,麋鹿分同微。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邵雍与谢彦国相公之间的离别之情。邵雍以诗歌与韩国的老朋友和谐相处,将自己与古代伟大思想家宣尼相比。邵雍引领谢彦国回到鲁国,分享他在西畿(指鲁国附近的地方)的经历和见闻。诗中表达了对谢彦国的思念和珍重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日月星辰的敬佩,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微小而相似的特质。最后,邵雍谦逊地接受华衮(指谢彦国)的褒奖和借用,但他对如何回答谢彦国的期待感到困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友谊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邵雍对谢彦国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界伟大力量的敬仰。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与宣尼相比、将日月星辰与麋鹿相比,以凸显人类与自然界的微妙联系。同时,诗中还展示了邵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谦虚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邵雍对于如何回应谢彦国的期待感到困惑和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道路和知识追求的不断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友情、离别和思考人生等主题,展示了邵雍的情感和思想。同时,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诗中蕴含了对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宏大而微妙的观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引彼返鲁事》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bié xiè yàn guó xiàng gōng sān shǒu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hè shī hán guó lǎo, jiàn bǐ yǐ xuān ní.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yǐn bǐ fǎn lǔ shì, zhǐ yǔ lái xī jī.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rì xīng gōng fū dà, mí lù fēn tóng wēi.
日星功夫大,麋鹿分同微。
huá gǔn chéng bāo jiè, jiāng hé dá suǒ zhī.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引彼返鲁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引彼返鲁事”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