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乐尚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林间乐尚贪】出处

出自 宋朝 邵雍《把酒》

【林间乐尚贪】的全诗

《把酒》

把酒嘱儿男,吾今六十三。

处身虽未至,请道固无惭。

世上荣都谢,林间乐尚贪

语其贪一也,且免世猜嫌。


【林间乐尚贪】平仄韵脚

拼音:lín jiān lè shàng t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把酒翻译、赏析和诗意

《把酒》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把酒嘱儿男,吾今六十三。

处身虽未至,请道固无惭。

世上荣都谢,林间乐尚贪。

语其贪一也,且免世猜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他在饮酒时嘱咐自己的儿子,他现在已经六十三岁了。虽然他的成就和地位可能不如他所愿,但他并不感到羞愧。他感叹世间的名利已经失去吸引力,而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却依然强烈。他说自己贪恋的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乐趣,并且希望能够避免世俗的嫉妒和猜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把酒作为开头,抒发自己的心声,邵雍展示了一种豁达的心态。他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反而向往自然的宁静和纯粹的乐趣。这种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种审美趋向,强调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的"且免世猜嫌"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眼光和批评的不在意。他对自己的追求和喜好坦然处之,不为他人的猜忌所动摇。这种豁达从容的态度,体现了邵雍对于人生的洞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追求简单纯粹、返璞归真的心愿,展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追求的坚守和不为世俗所动摇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林间乐尚贪》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bǎ jiǔ
把酒

bǎ jiǔ zhǔ ér nán, wú jīn liù shí sān.
把酒嘱儿男,吾今六十三。
chǔ shēn suī wèi zhì, qǐng dào gù wú cán.
处身虽未至,请道固无惭。
shì shàng róng dōu xiè, lín jiān lè shàng tān.
世上荣都谢,林间乐尚贪。
yǔ qí tān yī yě, qiě miǎn shì cāi xián.
语其贪一也,且免世猜嫌。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林间乐尚贪”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林间乐尚贪”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 《把酒》,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