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邵雍 的《天意吟》
天意无佗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
不欺谁怕居暗室,绝利须求在一源。
未吃力时犹有说,到收功处更何言。
圣人能事人难继,无价明珠正在渊。
《天意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意无佗只自然,
自然之外更无天。
不欺谁怕居暗室,
绝利须求在一源。
未吃力时犹有说,
到收功处更何言。
圣人能事人难继,
无价明珠正在渊。
译文:
天意无所依归,只在自然之中;
自然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天神。
不欺骗那些害怕居住在黑暗房间的人,
真正的利益必须追求于一个源头。
在没有努力之前还能有所言说,
到达目标之后又何必多言。
圣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普通人难以继承,
无价值的明珠就在深渊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天命和自然的思考和领悟。他认为天意并没有特定的所在,而是存在于自然之中,超越了人们对于天的理解。作者还强调了不欺骗那些害怕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真正的利益应该来自一个根源,意味着只有追求内在的真理和道德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诗中还提到了在未付出努力之前,人们还能够言说,但到达目标之后,言语已经变得多余。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实际行动和实践的强调,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目标,而言语和空谈往往无法达到实际效果。
最后两句提到了圣人所能做到的事情是普通人难以继承的,无价值的明珠就在深渊之中。这表达了对于圣人智慧和能力的赞美,认为他们能够超越寻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而无价值的明珠则象征着不被看重的东西存在于深渊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天意和自然的思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追求内在真理的价值,同时赞美了圣人的智慧和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tiān yì yín
天意吟
tiān yì wú tuó zhǐ zì rán, zì rán zhī wài gèng wú tiān.
天意无佗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
bù qī shuí pà jū àn shì, jué lì xū qiú zài yī yuán.
不欺谁怕居暗室,绝利须求在一源。
wèi chī lì shí yóu yǒu shuō, dào shōu gōng chù gèng hé yán.
未吃力时犹有说,到收功处更何言。
shèng rén néng shì rén nán jì, wú jià míng zhū zhèng zài yuān.
圣人能事人难继,无价明珠正在渊。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绝利须求在一源”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绝利须求在一源”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 《天意吟》,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