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两京鸡犬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道两京鸡犬接】出处

出自 宋朝 苏辙《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

【谁道两京鸡犬接】的全诗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

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

桥底荷花无限思,清香乞与路人知。

淤田水浅客来迟,解舫都门问几时。

谁道两京鸡犬接,差除屈指未曾知。


【谁道两京鸡犬接】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dào liǎng jīng jī quǎn jiē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六叶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翻译、赏析和诗意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南湖边的一幕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来白水满南池,

走马池边日落时。

桥底荷花无限思,

清香乞与路人知。

淤田水浅客来迟,

解舫都门问几时。

谁道两京鸡犬接,

差除屈指未曾知。

诗意:

诗词以南湖为背景,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南湖上的景色。白色的水波从西面涌入南湖,整个池塘被水波所覆盖。作者骑着马在池塘边行走,观赏夕阳的余晖。在桥下,盛开的荷花引发了作者无尽的思绪,他渴望与过往的行人分享这些荷花的清香。然而,由于淤塞的水道,水深变浅,导致旅客的船只迟迟未能到达。在都城的门口,他询问旅客何时能到达。谁能说出这两个都城之间的人们早已接触,只有我这个屈指可数之人还不知晓。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湖的景色和旅客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旅途的期盼。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桥底荷花等,生动地展现了南湖的美景。同时,通过淤塞的水道和迟迟未到的客船,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不安和焦虑。最后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两个都城之间人们的交流和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谁道两京鸡犬接》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hé shàng mò guī guò nán hú èr jué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

xī lái bái shuǐ mǎn nán chí, zǒu mǎ chí biān rì luò shí.
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
qiáo dǐ hé huā wú xiàn sī, qīng xiāng qǐ yǔ lù rén zhī.
桥底荷花无限思,清香乞与路人知。
yū tián shuǐ qiǎn kè lái chí, jiě fǎng dōu mén wèn jǐ shí.
淤田水浅客来迟,解舫都门问几时。
shuí dào liǎng jīng jī quǎn jiē, chà chú qū zhǐ wèi zēng zhī.
谁道两京鸡犬接,差除屈指未曾知。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谁道两京鸡犬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谁道两京鸡犬接”出自宋朝诗人苏辙的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