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不雨独安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蛟龙不雨独安眠】出处

出自 宋朝 苏辙《次韵子瞻祈雨》

【蛟龙不雨独安眠】的全诗

《次韵子瞻祈雨》

世故纷纷谁复闲,蛟龙不雨独安眠

人间已厌三秋旱,涧底犹悭一掬泉。

庙令酒肴时醉饱,田家糠秕久安便。

忧心未已谁知恤,更把炉香试一燃。


【蛟龙不雨独安眠】平仄韵脚

拼音:jiāo lóng bù yǔ dú ān mi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次韵子瞻祈雨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祈雨》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故纷纷谁复闲,

蛟龙不雨独安眠。

人间已厌三秋旱,

涧底犹悭一掬泉。

庙令酒肴时醉饱,

田家糠秕久安便。

忧心未已谁知恤,

更把炉香试一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辙对干旱天气的苦恼和对雨水的期盼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疲乏和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他觉得世事纷纷扰扰,没有人能够真正安闲下来,而蛟龙作为天龙之一,却可以安然入眠,不必为此烦恼。诗人认为人间已经厌倦了连续三个秋季的干旱,而只有涧底的一小滴泉水还在吝啬地流动。庙宇里的官员们可以畅饮美酒,享受丰盛的饮食,而农家却只能吃着简单的粗粮,过着艰苦的生活。诗人的忧虑和焦虑并未得到宽慰,他决定再次点燃香炉,试图祈求雨水的降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干旱和雨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现状的不满和思考。诗中的对比和对比之间的衔接非常巧妙,通过描写蛟龙和人类的不同遭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渴望。诗人通过对庙宇和田家生活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阶层的差距。最后,他决心再次点燃香炉,试图通过祈祷来改变现状。整首诗意味深长,既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又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蛟龙不雨独安眠》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qí yǔ
次韵子瞻祈雨

shì gù fēn fēn shuí fù xián, jiāo lóng bù yǔ dú ān mián.
世故纷纷谁复闲,蛟龙不雨独安眠。
rén jiān yǐ yàn sān qiū hàn, jiàn dǐ yóu qiān yī jū quán.
人间已厌三秋旱,涧底犹悭一掬泉。
miào lìng jiǔ yáo shí zuì bǎo, tián jiā kāng bǐ jiǔ ān biàn.
庙令酒肴时醉饱,田家糠秕久安便。
yōu xīn wèi yǐ shéi zhī xù, gèng bǎ lú xiāng shì yī rán.
忧心未已谁知恤,更把炉香试一燃。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蛟龙不雨独安眠”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蛟龙不雨独安眠”出自宋朝诗人苏辙的 《次韵子瞻祈雨》,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