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苏辙 的《小雪》
小雪仅能消膈热,苦寒偏解恼衰翁。
年丰谁使百物贵,心净要令万事空。
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
闲中未断生灵念,清夜焚香处处通。
《小雪》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雪仅能消膈热,
苦寒偏解恼衰翁。
年丰谁使百物贵,
心净要令万事空。
老去禅功深自觉,
生来滞运与人同。
闲中未断生灵念,
清夜焚香处处通。
诗意:
《小雪》通过描绘小雪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修行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小雪的描绘,抒发了对苦寒之感的理解,并以此映射出人生的无常和困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内心净化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禅修功夫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小雪为背景,通过描绘冬天的苦寒和消膈热的效果,展示了作者对小雪的观察和感悟。小雪既能消膈热,也能解恼衰翁,这种对寒冷的理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困境和烦恼的领悟。
诗中提到年丰谁使百物贵,表达了对丰收和富足的渴望,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随后的心净要令万事空,却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追求,希望通过净化心灵,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禅修功夫的重视。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重要性的认识。他意识到禅修对于人生的指导和改变的重要性,并与其他人一样,面对生活的困境和运气的阻滞。
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对闲暇时刻的利用和心灵的通达的渴望。闲中未断生灵念,清夜焚香处处通。这里的闲暇并不是虚度光阴,而是指在宁静和自由的状态下,用心去观察和思考生命的真谛,通过焚香来祭拜,以示对心灵的敬意。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境界通达的向往。
总的来说,苏辙的《小雪》通过对小雪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生活和修行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借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同时表达了对禅修和内心净化的重视,以及对闲暇时刻的利用和心灵通达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xiǎo xuě
小雪
xiǎo xuě jǐn néng xiāo gé rè, kǔ hán piān jiě nǎo shuāi wēng.
小雪仅能消膈热,苦寒偏解恼衰翁。
nián fēng shuí shǐ bǎi wù guì, xīn jìng yào lìng wàn shì kōng.
年丰谁使百物贵,心净要令万事空。
lǎo qù chán gōng shēn zì jué, shēng lái zhì yùn yú rén tóng.
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
xián zhōng wèi duàn shēng líng niàn, qīng yè fén xiāng chǔ chù tōng.
闲中未断生灵念,清夜焚香处处通。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苦寒偏解恼衰翁”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苦寒偏解恼衰翁”出自宋朝诗人苏辙的 《小雪》,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