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明朝 刘基 的《秋怀(八首)》
中庭有枣,累累其实。
零露既降,岁事孔疾。
循彼阶轩,有鸣蟋蟀。
岂其觱发,而不栗烈。
南山崒嵂,松柏萧瑟。
彼兰斯莸,彼枳斯橘。
安得羽翼,载飞载鸩。
泛滥八荒,以终永日。
《秋怀(八首)》是明代诗人刘基的作品。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庭有枣,累累其实。
中庭中有许多枣树,枣实累累。
零露既降,岁事孔疾。
露水已经降下,年事渐长。
循彼阶轩,有鸣蟋蟀。
我沿着那阶梯走到门廊,听见蟋蟀的鸣叫声。
岂其觱发,而不栗烈。
它们是否能像觱篥(一种管乐器)一样发出声音,但却没有那样响亮?
南山崒嵂,松柏萧瑟。
南山高耸,松树和柏树在风中沙沙作响。
彼兰斯莸,彼枳斯橘。
那边有花香四溢的兰草和橘子树。
安得羽翼,载飞载鸩。
我多么希望拥有翅膀,可以驾飞或载着毒鸟。
泛滥八荒,以终永日。
我愿意涉足八方,直到永远。
诗意和赏析:
《秋怀(八首)》描绘了作者秋天的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思考和感受。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中庭中枣树结满了果实,显示了丰收的景象。接着,他提到了秋露的降临,显示了季节的转变和岁月的流逝。
诗人转向描绘他所处的环境,他听到了蟋蟀的鸣叫声。这一描写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寂静和生机。
接下来,诗人以南山为背景,写出了松树和柏树在风中的萧瑟声。这种描写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
然后,诗人描述了兰草和橘子树的芬芳馥郁,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冒险的追求。他希望拥有翅膀,自由地飞翔,或者驾驭着毒鸟探索未知的领域。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探索和冒险的渴望,愿意不断涉足八方,直到永远。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秋天的思绪和对自然的感受,既有对季节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思考,也有对自由和冒险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qiū huái bā shǒu
秋怀(八首)
zhōng tíng yǒu zǎo, lěi lěi qí shí.
中庭有枣,累累其实。
líng lù jì jiàng, suì shì kǒng jí.
零露既降,岁事孔疾。
xún bǐ jiē xuān, yǒu míng xī shuài.
循彼阶轩,有鸣蟋蟀。
qǐ qí bì fā, ér bù lì liè.
岂其觱发,而不栗烈。
nán shān zú lǜ, sōng bǎi xiāo sè.
南山崒嵂,松柏萧瑟。
bǐ lán sī yóu, bǐ zhǐ sī jú.
彼兰斯莸,彼枳斯橘。
ān dé yǔ yì, zài fēi zài zhèn.
安得羽翼,载飞载鸩。
fàn làn bā huāng, yǐ zhōng yǒng rì.
泛滥八荒,以终永日。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安得羽翼”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安得羽翼”出自明朝诗人刘基的 《秋怀(八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