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问相里黄州

元结_古诗文网 元结 〔唐朝〕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

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漫问相里黄州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漫问相里黄州》的中文译文是:东边有渔父,西边有山僧。分别问他们的性情,他们都无法改变。你是二千石的官员,我是穷游山海的旅人。我们的志向和事业岂能不同,如今已经有了不同的名声。我们相处的人们,也不是相类而是相异。何况天下的人,却希望他们的意愿相同。如果人们的意愿不同,分寸就无法相容。我想问问那些华丽装饰的客人,与务农和钓鱼的老人相比,如何呢?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元结对生活中不同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通过描绘东边的渔父和西边的山僧,提出了自己和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对比。他自称为“山海客”,强调自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与之相对的是公家官员的地位和社会地位,代表了传统的功名追求。诗人认为,他们的志向和事业已经迥然不同,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他也指出,即使是相识的朋友,也会有不同的爱好和追求。最后,他提问天下的人,是否真的希望他们的意愿相同,而这样的相同可能会导致冲突和不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反问,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多样性的追求。他提供了一个不同人群的选择,探讨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价值观。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志向,而人们的理解和包容应该建立在对多样性和差异的尊重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结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元结其他作品

补乐歌十首·六英

元结 〔唐朝〕

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与汝歌舞兮,上帝之风。由六合兮,英华沨沨。我有丝竹兮,韵和泠泠。与汝歌舞兮,上帝之声。由六合兮,根底嬴嬴。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虐

元结 〔唐朝〕

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可以化人。忍行昏恣,独乐其身;一徇所欲,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可以保身,忍行荒惑,虐暴于人;前世失国,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荒

元结 〔唐朝〕

国有世谟,仁信勤欤。王实惛荒,终亡此乎。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呜呼亡王,忍为此心!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