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庙》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畔的青山、静谧的湖泊以及对往事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青山长在境长新,
寂寞持竿一水滨。
及得王师身已老,
不知辛苦为何人。
诗意:
这里的青山长在,环境也变得越发美好。我独自默默地在湖边持竿垂钓。突然发现一位年老的王师,犹不知他曾经辛苦为何人而来到此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湖的青山和湖泊,展现了自然美景。同时,作者以“持竿一水滨”来表达独自垂钓的寂寞,进一步突出了这个地方的宁静。诗末的王师身已老,给人一种岁月流转的感慨,也让人不禁思考他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辛苦和付出。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写景来表达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晚唐诗人、名将、军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渤海郡王。因大将张璘阵亡不敢出战,严备自保,致使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后兵权被削。
黄巢平定后,高骈后悔当初未立功业,日渐消沉。晚年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他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乃使上下离心。光启三年(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
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人,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