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图

唐寅_古诗文网 唐寅 〔明朝〕

隐居深在碧山空,涧壑才堪侧步通。

芋栗一园秋计足,僮奴百指治生同。

短墙甃石牢牵荔,薄酒盈坛共转筒。

我欲相随卜居去,此身一脱花尘红。


山居图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居图》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退隐山居的愿望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译文:

深藏碧山间,

涧壑脚下通。

园中芋栗丰,

百指僮奴共治生。

甃石短墙牢,

盈坛薄酒转筒共。

欲随卜居去,

身脱尘世花红。

诗意:

《山居图》表达了唐寅对隐居山野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他渴望远离尘嚣,深藏于碧山之间,与自然为伍。作者描绘了山间的涧壑,描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宜人,以及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舒适。他在园中种植芋栗,表示自给自足,不再依赖于外界,享受丰收的喜悦。僮奴百指是指他们共同劳作的场景,显示出山居生活的和谐与团结。短墙甃石代表着坚固的围墙,象征着对外界纷扰的阻隔,同时也是他内心追求安宁的表现。薄酒盈坛,转筒共享,表达了他与朋友共饮的欢乐与快乐。最后,他表达了自己渴望随缘去隐居的愿望,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赏析:

《山居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和向往。他通过描绘山间的景色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美感和宁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作者通过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的山居生活充满了宁静和欢乐,与朋友们共饮、共享,体现了作者对友情和团结的重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理想的追寻。

《山居图》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它传递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安宁的情感。这首诗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反映了唐寅对社会现实的疏离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友情和团结的珍视。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新自然的描写,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由、自在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能从中汲取一份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其他作品

落花诗

唐寅 〔明朝〕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

桃花庵歌

唐寅 〔明朝〕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

无题

唐寅 〔明朝〕

此身陷入酽寒中,血脉归心迓谷风。雪妒冰猜情愈白,云酸日涩笑犹红。尘泥养份残骸纳,香影知音惰性空。造化小儿凭杜撰,冻凝块垒始丁东。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