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二年边戍绝》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二年边戍绝烟尘,
两年边戍中烽烟已经熄灭,
一曲河湾万恨新。
在边境的河湾上,数不尽的悲痛仍在不断增加。
从此凤林关外事,
从此凤凰林关外事发生,
不知谁是苦心人。
谁是那个心力憔悴的人,无法得知。
陇上征夫陇下魂,
陇山上的征战之士,陇下的灵魂,
死生同恨汉将军。
无论生死,都对着汉将军怀有相同的恨意。
不知万里沙场苦,
无从得知千里沙场上的艰辛,
空举平安火入云。
只能空举平安的篝火,让它入云飘荡。
诗词的诗意是描述边境战争的残酷性和对战士无尽的思乡之苦。边境的烽火已经熄灭,凤凰林关外发生了很多事,但无人知晓那个心力憔悴的人是谁。陇山上的战士和灵魂,在生死间对汉将军怀有相同的恨意。诗人还表达了对千里沙场艰辛的痛苦,也让人觉得空举平安的篝火,仿佛无法照亮边境的黑暗。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边境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苦难。通过描述凤凰林关外发生的事情,给人以一个广阔而遥远的感觉。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以一种淡淡的悲愤之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战士的痛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晚唐诗人、名将、军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渤海郡王。因大将张璘阵亡不敢出战,严备自保,致使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后兵权被削。
黄巢平定后,高骈后悔当初未立功业,日渐消沉。晚年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他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乃使上下离心。光启三年(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
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人,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