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歌二十首

汪元量 〔宋朝〕

秋风吹雨暗天涯,越鸟巢翻何以家。

岭上万松都斫尽,西湖新路欲排叉。


越州歌二十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文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越州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风吹雨暗天涯,

越鸟巢翻何以家。

岭上万松都斫尽,

西湖新路欲排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风雨为背景,通过描绘越州的景色和一些寓意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秋风吹雨暗天涯”,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出秋天的凄凉和辽阔感。秋风吹雨,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离愁别绪。

接着,“越鸟巢翻何以家”,越鸟是越州的特产,这里用越鸟巢翻来象征家园的动荡和变迁。作者思念家乡,感叹时光荏苒,家园却不复从前,引发了对家乡变迁和自身归属感的深入思考。

第三句,“岭上万松都斫尽”,通过描绘岭上万松被砍伐殆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变迁的忧虑。这里的万松也可以视为对越州历史和文化的隐喻,意味着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荒凉。

最后一句,“西湖新路欲排叉”,描绘了西湖地区新的道路正在修建,显示了时代的进步和变迁。排叉的意象也可以理解为曲折和分岔,暗示了社会的复杂和人生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寓意的运用,以及对家乡和时代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越州的深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这种抒发情感和反思现实的风格,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让读者对生命的变迁和家园的变化产生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汪元量其他作品

湖州歌九十八首

汪元量 〔宋朝〕

一匊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锦颿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

湖州歌九十八首

汪元量 〔宋朝〕

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湖州歌九十八首

汪元量 〔宋朝〕

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 2023 古诗文网| 看谱吧 | 吉他谱|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诗词地图 | 诗人地图 | 成语地图 | 字典地图 | 词典地图 | 诗句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